时间:2025-04-16 06:49 作者:古灵益 浏览量:1025
骆正林
青少年是社交媒体最忠实的使用者,也是网络游戏、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的重要用户群。互联网是个性化、平民化、生活化的空间,青少年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灵活地使用语言,从而使网络流行语呈现出求新、求变、求简、求快的特征。根据网络流行语的符号、语境、修辞等特征,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话语风格体现在五个方面。
埋“梗”的冷幽默“梗”是故事、笑点、冷幽默。有的流行语起源于某位(类)青少年的人生故事,网友们从其故事中找出幽默的语句,然后将其凝练成网络流行语。当该网络流行语传播开后,流行语的“所指”会发生迁移;如果读者或听众不清楚其中的“梗”,那么就体会不到流行语中的智慧和情趣。比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孩子们“宅”在家中上网课,有些孩子智商超群、屡出奇招,为了逃避管束与父母斗智斗勇。神兽原本是中国神话中的动物,但在父母眼中,宅家的孩子们恰似“神兽”。如果不了解“疫情”“网课”的背景,网民就读不懂“神兽”流行语背后的深刻内涵。
天书般的缩略语
网络交流是一种“类人际交流”,网友之间虽然使用的是文字符号、表情符号,但能够创造“面对面交流”的情境体验。日常线下交流是互动的、有效的、私密的口语交流,网络社群中的交流是文字的、符号化的、半公开化的交流,网络社交需要提高文字输入速度、需要规避公共管理规则,因此缩略语成为青少年网络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永远滴神(yyds)、盛世美颜(ssmy)、真情实感(zqsg)、有一说一(uysy)、对不起(dbq)、C位等。缩略语输入迅速,但对社群之外的人来说,它们是天书般的神秘符号。
庸俗的丧文化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活、学习、交往中的逆境和不顺,此时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沮丧、悲观,甚至颓废、绝望的情绪,“丧文化”就是青少年社会心态在网络空间的折射,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直白的土味情话
土味情话“是一种以简短直接、幽默新奇的手法向心仪对象传达情感诉求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语言使用者策略性地对语言常规表达的创新和突破”。传统的“土味”中含有落后的、过时的、廉价的、不合潮流的乡土气息,青少年心中的“数字土味”则是“合潮流的逆转”,是大胆的、直白的、难为情的直抒胸臆。如“何以解忧,唯有抱抱……抱你”“你是哪里人?——杭州人。——不,你是我的心上人。”“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没有啊,为什么这么说!——那为什么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精致的“糊弄学”互联网推动社会关系的网络化,网络成为整个社会联系的纽带,越来越多的人感叹:“见面时无话可说,网络上无话不说。”数字交往放大了青少年的社交圈,他们依据不同的“兴趣”组成多元的、多重的社群。网络社群是兴趣的社群、话语的社群,话语是网络社群的“社会资本”,成员的发言和表态就是为社群贡献资本。社会资本雄厚的社群最活跃也最有价值,因此,网络社群总是鼓励网民积极发言、敢于表态。然而,现实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人们的发言和表态总是有所顾忌,因此敷衍、搪塞、圆场就成了糊弄的手段。起源于豆瓣小组的“糊弄学”,是青少年抗拒社交恐惧的良药,它以规范的、经济的“糊弄语”,回避表态、推掉邀约、拒绝苛求。豆瓣小组“糊弄学”总结出一个万能的“糊弄”句式,它的基本结构是“感叹词+评价事情+感受感叹词”,其中感叹词有:晕,我天,啊这,不会吧,我的妈,哎,真是等。“糊弄学”是青少年数字生活智慧的产物,是“弄弄子们”在人情社会进行的自我保护,“糊弄学”既照顾了交往对象的尊严和体面,也给自己留下了放松和回旋的空间。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一位电商平台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通常我们都会对促销节点进行全年策划,进行预热,提前一个多月打响促销战,但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对节点进行了调整,将资源向直播方式、旅游领域进行了侧重投入 从当时的深圳政府角度看,正是中央充分的放权,当时的深圳市领导有着敢于担当、敢于冒险的闯劲,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世界杯竞猜登录网页版bf06.cc网站☜他在拍卖设计和咨询方面的应用工作,为经济学家与更广阔的世界互动建立了新的方式”电商天使投资人、前京东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