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7 08:13 作者:金智秀 浏览量:1359
数据速读
本报记者 王丽娟
要稳住经济大盘,重在稳内需,而激活消费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今年受疫情影响,3月份和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行幅度较大,5月份的消费表现关系着二季度内需拉动的整体情况。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
受访专家认为,与前两个月相比,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于下降区间,反映出目前整体消费意愿不强,但降幅有所收窄,显示出消费市场有所恢复的趋势。下一阶段,要从进一步打通消费“堵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加快促消费措施落实等方面着手重振消费信心,提高消费意愿。
5月份消费同比增速好于市场预期
3月份以来,多点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物流“大动脉”的畅通,导致一些防疫形势严峻的地区只能保证基本生活物资,对我国消费增长造成了较大冲击。
“从3月份开始的国内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超出预期,市场流通效率和居民消费信心有所下降,带动近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念对记者分析。
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仍处于下降趋势,但降幅比上个月收窄4.4个百分点。此外,线下消费、服务消费仍然受到较大限制,本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1.1%,降幅虽然稍有收窄1.6个百分点,但却是连续两个月保持20%以上的降幅。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邵宇佳表示,疫情影响是导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继续下滑的主要原因,餐饮、旅游等服务类消费继续承压,同时进一步压制了汽车的消费需求。不过,密集促消费政策发布、“618”预售时间提前等因素使得本月消费同比增速好于市场预期。
消费增长有所恢复得益于供给端的持续恢复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目前开工率明显提高,物流畅通速度加快,企业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工业生产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积聚。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政策、产业政策应同时发力,要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调控举措,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实落细,对稳住经济基本盘将产生重要作用。
下阶段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
随着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和精准,市场流通秩序加快恢复和优化,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出现了积极变化。“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主要经济指标多数出现改善,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经济出现了反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明显收窄,随着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消费回升的步伐也会加快。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既是国民经济循环的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内生动力作用。下一步要着力打通消费“堵点”,鼓励大宗商品消费,培育新型消费。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商务系统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下一阶段促消费的重点任务,即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创新开展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在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发展,预计今年二季度和下半年消费将持续恢复性增长,努力为全年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保驾护航。”姜照表示。
邵宇佳认为,预计消费在三季度会恢复正增长。一方面,本轮疫情已接近尾声,近几个月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得到释放,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类消费会逐步恢复。另一方面,近期各地大规模发放消费券、给予汽车消费补贴、阶段性减征部分车辆购置税等政策密集发布,也将对消费恢复形成一定的支撑。
原标题:徐景安深圳新示范从以发展为目标转向以幸福为目标 徐景安是一名改革老将,曾参与了我国第一部经济体制总体规划的起草,以后又亲历了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多项改革<当越来越多的相关私人信息被揭示,传统的升序英式拍卖就会比降序的荷式拍卖产生更高的收益对激励机制和复杂性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对竞标者来说简单和直接的拍卖,与传统的拍卖设计相比,这种拍卖方式极大地改善了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