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4 05:05 作者:袁宏道 浏览量:789
两名长须鲸研究者刚从直升机飞行考察中回来(图源Bertie Gregory)。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海洋生物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在1976年限制捕猎以后首次记录到南极长须鲸在许多古代摄食地觅食,包括首次视频记录到大群长须鲸在南极象岛附近觅食。他们认为,长须鲸种群在南极摄食地的恢复和回升,或可修复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支持其他海洋生物的恢复。
在象岛北岸摄食的长须鲸(图源Sacha Viquerat)。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南极长须鲸是长须鲸(体型仅次于蓝鲸的第二大鲸鱼物种)的一个亚种,生活在南半球。19世纪,它们遭到过度捕猎,尤其是在南极的特定摄食场周围。到1976年长须鲸捕猎被禁止时,估计已有超过70万头个体被杀死,在传统摄食区域周围已难觅其踪。
象岛冰山前的长须鲸(图源Dan Beecham)。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德国汉堡大学海伦娜赫尔(Helena Herr)与同事及同行合作,使用直升机调查和视频记录,在2018年4月和2019年3月的两次考察中,收集长须鲸在南极的丰度数据。他们根据沿3251公里的搜索路线看到的所有个体和群体来估计长须鲸的数量。他们记录到100个长须鲸群体,群体数量在1-4头之间,以及8个异常庞大的群体,多达150头鲸鱼似乎正在积极进食。此前观察到摄食的长须鲸最多包含13头个体。
论文作者建模了南极地区的长须鲸种群密度,预测整个调查区域约有一个包括7909头长须鲸的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09头个体——高于其他地区的长须鲸种群,如南加利福尼亚(每平方公里0.03头)。他们报告象岛附近是一个明显的长须鲸热点,预计有3618头个体,每平方公里0.21头。
航拍下的长须鲸群(图源Helena Herr)。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长须鲸种群的恢复,可以通过鲸鱼进食和排泄(称为“鲸泵”)的营养循环,丰富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并反过来支持浮游植物生长增加和更大的磷虾种群。(完)
对激励机制和复杂性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对竞标者来说简单和直接的拍卖,与传统的拍卖设计相比,这种拍卖方式极大地改善了资源配置大乐透开奖预测推荐计划官网app下载bf06.cc网站☜ 徐洪才认为,现代社会的拍卖如何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一些公共产品的拍卖,两位获奖者从理论上做出了贡献正是这一系列创新,吸引了各种人才,使深圳充满活力,带来深圳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