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5 04:02 作者:姚堂 浏览量:1454
敲门问候、做饭送药、送检上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柘林镇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亮服务、亮责任,以楼组党建筑起红色防护网,以敲门行动拉起暖心服务网,让辖区内的独居、高龄老人、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关爱不缺位。
如今,这份爱意依旧在延续。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初心为困难群体撑起一顶顶暖心“防护伞”。
“阿姨,门开一开,身体蛮好的哇?点心(中饭)煮了哇?”
“中饭有的。”
“你自己在家当心啊,有事情打居委会电话,号码晓得嘛?”
“你们的电话我都知道。”
“阿姨,那我们走了,记得吃饭啊!”
“谢谢你们啊!”
7月7日上午,胡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曹蕾,正在胡桥老街例行巡查。每到几处独居老人家门口,她都会敲响房门并询问情况。自疫情防控以来,胡桥居委就采取“我敲门你应答”的方式,确保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胡桥居委以老旧小区为主,所以相对地老年人比较多。”曹蕾告诉记者,“敲门行动”就是针对于辖区老年人比较多的特点,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和老人打个招呼、敲敲门,老人稍微呼应一下,就能够让居委工作人员了解到老年人的境况。“疫情期间,我们也担心他们自己在家会不会有一些突发的状况。疫情后,我们也把这个工作延续了下来。
临近中午,居委工作人员又去买了些新鲜食材,到胡桥花苑看望独居在家的88岁老人沈奶奶。疫情防控期间,沈奶奶家人因病入院,独居在家的她由于视力不佳,每天做饭都成了问题。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胡桥居委的基层党员曹春红主动承担起了责任,每天都会前往老人家中,帮老人做饭。沈奶奶告诉记者,“之前儿子重病进医院,家里人都不在,居委会听说以后马上就过来了,给我烧饭、烧小菜,天天来关心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们了。”
恢复常态后,曹春红也时常记挂着老人的日常饮食,一有时间就来看望沈奶奶,为她做顿饭、陪她聊聊天。“我们就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曹春红表示,现在疫情虽然过去了,但因为沈奶奶的小辈都需要上班,老人基本上也是一个人在家。“我们有空就会来,把这项工作再延续下去。”
与胡桥社区一样,新寺社区也存在老年人口占比大,居委人手紧张的现象。如何用有限的人手和资源服务好老年群体,一直是这些社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除了敲门问候,还有送检上门、送苗上门、送饭、上门做饭、巡逻等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为老服务,在恢复正常生活后依然延续了下来。
“社区为了方便我们这些老人,特意安排工作人员为我们做核酸采样,太感谢了!”家住新寺中街的陈阿姨,由于年纪大,腿脚行动不便,为此她特别感谢社区主动上门服务。
从“支部建到宅基”到“支部建在楼组”,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哪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在哪里。柘林镇不断延伸基层党建工作触角,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转自:上海奉贤)
例如新股发行时,很多企业会同时上市,投资者就可以进行比较,市场也能够得到合理的价格,也提高了市场效率<”花果山社区工作人员陈瑶说”2004年到蛇口工业区工作、现任招商蛇口产业园区事业部副总经理的郭锦告诉新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