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6 13:29 作者:惠灵顿 浏览量:1596
山西省武乡县南沟村,发展光伏、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传统农业村焕发新活力。 高瑞峰 摄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在希望的田野播种“幸福”:一个传统农业村庄的“突围”
中新网长治6月14日电 题:在希望的田野播种“幸福”:一个传统农业村庄的“突围”
作者 高瑞峰
清澈的泉水缓缓流淌,洗衣声、笑谈声,间或鸟鸣声,交织在明媚的清晨。绿树掩映,屋舍俨然,光伏面板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数年间,南沟村,这个太岳山脉东麓的传统农业村庄,变了模样。
南沟村位于山西省武乡县西南部,距县城约30公里,距故城镇政府驻地仅4公里,全村138户455口人。“长久以来,村民以种植业为主,玉米是主要经济作物,农民收入和增收渠道有限。”故城镇南沟村包村干部李海翠介绍。
“2015年,工作队进驻时,村里面临着产业缺乏、基础设施差、集体经济薄弱、种植结构单一等发展困境。”山西财经大学驻南沟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东侠说。
如何使“传统农业村”走向“共同富裕村”?帮扶工作队员会同包村干部、“村两委”工作人员,针对政策落实、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共谋发展良策。
山西财经大学驻南沟村帮扶工作队发挥高校优势,校、村协同,建设产业强、环境美、乡风淳的美丽乡村。 高瑞峰 摄
“根据村里实际情况,推进‘造血式’产业帮扶。”张东侠介绍,2016年,村里联系在养殖公司工作的村民王宏雨,成立野象谷专业合作社,发展养猪产业。此后,投资38.5万元建设50千瓦光伏电站项目,并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辣椒、谷子等特色种植。
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带头人+农户”模式,公司负责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并保底收购,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亦解决了销路问题;光伏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创收,提供了基础。2021年,南沟村新发展辣椒种植产业70余亩,种植户亩均增收近2000元。
目前,南沟村先后发展起光伏、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实现了从“产业空壳村”向“产业稳步发展村”的转变。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南沟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街巷道路硬化率近100%,农厕全部改造完成,并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整饬一下,村子漂亮了,干净了,环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62岁的村民李素萍说。
“好日子不只是收入提高了,院落变美了。”在张东侠看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她说,乡村振兴,要在乡村形成?才、土地、资?、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撑。
山西省武乡县南沟村借力高校帮扶,从“传统农业村”走向“共同富裕村”。 高瑞峰 摄
为此,驻村帮扶工作队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以厨师为主的务工特色;动员有文化、有作为的“80后”年轻人,充实到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建设家乡。此外,驻村工作队组建南沟村文艺社,开展文艺活动60余次,参与村民2000余人次。
“村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激发内生动力的创新举措,有待进一步提升。”张东侠介绍,消除贫困只是起步,乡村振兴还要迈大步。将发挥高校优势,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文化振兴等方面,校、村协同,建设产业强、环境美、乡风淳的美丽乡村。
今年,南沟村辣椒等特色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探索全域土地托管,以改变传统小农耕种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张东侠坚信,在政策支持下,在政府工作人员、村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传统农业村会焕发时代新活力。
她说,“在希望的田野播种‘幸福’,就一定会‘长出’幸福。”(完)
今年的经济学奖得主通过创造新的定制拍卖模式,使拍卖理论更适用于实践足彩app官网app下载6hgw.cc入口☜广场不远处,有著名的女娲雕像,站在雕像前可以远眺对岸的香港,这里也是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的起点